銅佛像, 說到它的由來或者起源,要追溯到古代的原始時期。在一萬多年前,原始人的石器時期,后來至青銅時期,開始有了青銅器,也是銅雕的雛形。后來,佛教入住中國后,就開始有了銅佛像。
從東漢時期出現(xiàn)的石刻和雕塑來看,今存最早的一些東漢時期石刻和陶塑佛像,或混雜于道教的畫像之中,或塑刻在原來佛像的位置上。如江蘇連云港市孔摩山發(fā)現(xiàn)的漢末佛像摩崖造像。
中國式的佛像在五胡十六國時期初見端倪。從目前所見的這一時期佛像造像來看,已不再是依附于其它物體上的浮雕或淺刻形象。而是人體結(jié)構(gòu)完整、圓雕式的佛像。中國的佛像藝術(shù)也由此進(jìn)入初創(chuàng)史,從而有了銅佛像,尤其是在我國的唐朝時期,形成了銅佛像的鼎盛時期。
銅佛像的收藏價值在不斷的提升,特別是針對明清兩代的金銅藏傳佛像的收藏,很多收藏家不愿再將心儀的銅佛像拿進(jìn)市場流通,造成市場上佛像越來越少。銅佛像不僅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還具有非常高的鑒賞價值,同時,隨著年代的增長,銅佛像的價格也會增長。隨著銅佛像收藏的加熱也帶動了銅雕行業(yè),定做佛像雕塑的單位和個人也多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