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天地-銅佛像收藏的陽光時代馬上到來
“明永樂鎏金銅釋迦牟尼坐像”以1.166億港元的天價成交,這一價位不僅一舉打破了中國工藝品在香港和內(nèi)地的拍賣成交紀錄,也使其成為了世界上最貴的中國佛像。2006年11月23日,北京匡時“般若光輝-古代佛教文物專場”。一件明永樂年間的銅鎏金文殊菩薩像以180萬元起拍,最終以924萬元罕見高價拍出。此次專場拍出5898.75萬元人民幣的好成績,而且有九成以上佛像能夠成交。2006年佛像拍賣市場上這些一擲千金的數(shù)字,將佛像收藏這個曾經(jīng)的冷門市場燒得滾燙。如今佛像的收藏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潮流,不僅使得眾多藏家收藏信心倍增,同時也刺激著佛像的價位節(jié)節(jié)攀升。無論海外、港澳臺,還是內(nèi)地佛像的收藏,正從鎦金到紫銅、從精品到普品、從小件到大件悄悄來開序幕。尤其是港臺的藏家,他們視野開闊,已不再滿足以零敲碎打,開始揮灑重金,組織專人到內(nèi)地搜集搶購,希望籍此乘上收藏界的頭班車,以最初的價格拿下內(nèi)地的眾多的精品。佛像收藏大熱之內(nèi)外因“佛像收藏的由冷轉(zhuǎn)熱是由內(nèi)外兩方面原因促成的。外因是由于目前收藏市場熱點正在呈不同方向和層面逐步分散。過去兩年來收藏市場主要是以中國書畫為主,然而書畫市場由于前段時期漲幅過高,導致市場信心受到動搖,所以市場的熱點就會向其他的方向轉(zhuǎn)移,進而使得一些藏家將目標鎖定在了佛像的身上。”董國強認為佛像收藏熱的內(nèi)因則是因為該市場具有很大的市場潛力。造型精美、極富文化內(nèi)涵的佛像藝術這么多年來在國內(nèi)始終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中國古代佛像的存世量極為稀少,而且它在人們的心目中也存在著一定影響力,但是佛像的這些價值與其市場價格相比確實不成正比。十多年來真正在收藏市場上能夠見到的明代有款識的宮廷造的佛像在全世界僅有不到200件,而國內(nèi)拍過的也就更少了,差不多僅有二三十件。尤其是明代的永樂、宣德的宮廷造佛像以及清代宮廷的佛像則更為珍貴。其實,從收藏市場來說,一個市場熱起來往往是由一個事件帶動起來的。蘇富比佛像拍得天價從而為佛像市場點了一把火,之后佛教藏品成交價的水漲船高,使得佛教藝術品收藏市場吸引了越來越多藏家的眼球。“如今喜瑪拉雅文化在世界范圍的影響越來越大,甚至這一文化的研究已逐漸成為世界上的一種潮流。佛像目前看來國內(nèi)市場已經(jīng)逐漸接受了國際市場價格。而匡時此前的佛像專場無論從成交額還是單件精品的價格上來說,都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成績。”佛像的收藏價值佛教造像最早大約出現(xiàn)在公元前一世紀到公元一二世紀間。南北朝時期我國的佛教和佛教造像藝術得到了全面發(fā)展,到了唐代,中國的佛教造像藝術達到了巔峰。歷代流傳下來的各類佛像,在材質(zhì)上不僅有金銅佛、石雕石刻佛、木佛,還有泥塑佛、玉佛、瓷佛乃至用紙制的夾佛,而其中又以金銅佛、石佛最受后人珍視。明清之前的佛像稱為高古佛像,也可稱漢傳佛像;而明清佛像,也可稱為藏傳佛像。唐以前的石佛像藝術價值最高,但因存世量稀少,在市場上已屬罕見。佛像市場上,藏傳佛像的收藏遠好于漢傳佛像。而海內(nèi)外藏家則十分重視明清宮廷造像和民間的精品,于是明清的銅佛像也就構(gòu)成了今天中國古代佛像投資市場的主體。在談到佛像的收藏價值時,董國強對記者表示,分辨一件藝術品是否具有收藏價值無非是從歷史、藝術、文物價值等方面來判斷的。鑄造宮廷造像的歷史原因一是出于朝廷對西藏地區(qū)的安撫,進而促進民族團結(jié)統(tǒng)一;另一方面則是由于皇室對于藏傳佛教的信奉。而佛像的文物價值則體現(xiàn)在于其存世量的稀少以及鑄造年代的久遠。而從佛像的藝術價值來看,明清時期的佛像工藝登峰造極,甚至連現(xiàn)代先進的工藝都不能與之比擬。佛像于歷史、藝術以及文物價值方面的價值也決定了它的市場價格的高昂。佛像的價格以明代永樂、宣德時期的宮廷造像最為昂貴,但是,它們的價格與同時期的藝術品相較而言還是比較低的。 判斷佛像的價值有四個原則可以遵循:第一就是在藏傳佛像中,忿怒相的價格一般高于同類型的“寂靜相”的價格。“忿怒相”佛像造型奇特復雜,而且存世的數(shù)量比“寂靜相”少得多,所以價位也就相對要高。不過民間一般喜歡“寂靜相”,這可能與當今的審美情趣的變化有關。第二,制作精美、做工細致、文化氣息濃厚的,比制作簡單、手法潦草、缺乏文化價值的要高。因此“菩薩裝”佛像的價格一般要高于同類型“佛裝”佛像。由于“菩薩裝”的佛像紋飾復雜對工藝要求更高,于是更增加了此類佛像的市場價值。第三,有款的佛像高于沒款的,因為款識代表了當時的一種文化特征,也為辨別提供了線索。最后一個原則是,無論是藏傳還是漢傳佛像,其尺寸越大價值就越高,今后高過30厘米,尤其是50厘米的紅銅和黃銅佛像將逐步成為投資的熱點。這是收藏者應該關注的重點對象! 佛像如何辨真?zhèn)螌τ诜鹣裾鎮(zhèn)蔚谋鎰e,董國強認為其相對瓷器、書畫而言要相對容易一些。“明清佛像的制作工藝精湛,造型紛繁復雜,我們的現(xiàn)有技術都無法達到如此的水平,首先造假難度極大。相反,瓷器、書畫這類藏品,以我們現(xiàn)有的技術就能夠很好的仿造。不僅如此,有些贗品甚至于一些專家都很難分辨真假。而且佛像制作講究非常多,例如銘文的刻法、藏文的寫法等,如果佛教知識不足備,也很難仿制。”辨別要看色澤是否自然陳舊 佛像由于人們長期供奉,久歷人間煙火,所以不管是鎦金的銅造像,還是木雕、瓷雕,經(jīng)過日月的侵蝕,其顏色的光潔度必受影響。即使是鎦金的銅佛像,其外表雖金光閃閃,但其整體的顏色仍透著暗淡,而新的鎦金銅佛像雖然經(jīng)過作舊處理,但其顏色在光線的反射下,折射回來的光線較刺眼。所以收藏佛像會越來越多。據(jù)悉,目前佛像市場上的贗品主要有三大類:一是大批量的粗制濫造的新品;二是以真品為母本翻模制作的,這類佛像在細節(jié)的處理上往往比真品要模糊或交代不清;三是以舊的殘件重新拼湊或在舊品上添款以增加其價值。對這些作品的辨?zhèn)涡鑼Ψ鸾淘煜裼幸欢ɡ斫猓拍芸闯銎渲械牟粎f(xié)調(diào)之處! 2007年春拍匡時再推佛像專場種種跡象表明,在即將到來的春拍中,佛像市場仍將成為一大看點。據(jù)悉,匡時繼06秋拍佛像專場告捷之后,于今年的春拍繼續(xù)推出佛教文物專拍,并在元月1日到14日在天津舉辦了金銅佛像首場巡展。首展之后匡時還將赴沈陽、成都、上海等地展出部分佛像精品。佛像藝術品收藏正在悄然升溫,那怕民間的銅制品,只要是精品,其升值的速度和幅度都會越來越大,而且沒有頂點,也就是說,佛像升值的空間還很大。今天一件萬元左右的佛像,過上幾年年就能翻一番,甚至幾十倍,這是由收藏品市場的運行規(guī)律決定的,并非只是人為炒作的因素。銅佛像收藏的陽光時代馬上到來,銅佛像收藏熱是一種擋不住的潮流,正隨著中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收藏業(yè)的壯大急劇升溫!
